圖文轉載自“川油人”
“嗯,現在真方便了,機器人巡檢后,不僅減少了一半的值班人員,也縮減了看數據、抄數據、錄數據等環節,實現了電腦端數據分析與處理,也從原來的人工巡檢2個小時一次變成了24小時巡查,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......”12月15日11時,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凈化總廠大竹分廠35Kv電站電力運行工蔣超英興奮地說。
由機械向智能化轉變
以往采用人工巡檢,工作效率低,且容易受人員狀態影響。由機器人智能巡檢代替人工巡檢將8人4組改變為4人4組工作模式,有效盤活人力資源,提升勞動效率。
實現門禁與巡檢系統的融入
該廠機器人巡檢系統最終目的是要替代人工巡檢,實現無人值守,實現數據智能獲取、大數據分析和故障報警提醒。該廠配備的兩臺智能機器人,一臺巡檢一樓的主控室、UPS間、低壓配電室,一臺巡檢二樓的高壓配電室;設置高清攝像頭兩臺和紅外球機組一套監控室外變壓器;門禁管控系統一套人臉識別出入電站人員。巡檢內容存儲于分廠站端的服務器中,能夠通過內部專用網絡將數據上報至遠端的集中控制中心,使運維人員無需前往現場即可完成各個站點的巡檢。
大數據分析更加精準
巡檢機器人除正常收集巡檢數據外,還具備告警狀態的實時抓拍和預警功能。按每兩小時巡檢一次計算,每次巡檢站點500個,1臺機器人月巡檢360-400次。通過對比發現數字收集準確率和識別率均在97%以上。據了解,通過定期校準巡檢路徑、深入優化智能算法、更換老舊電表等方法進行優化修正后,還能將準確率提高至99%以上。結合綜保系統運行參數與狀態通訊,對比兩方的參數信息,可以更加全面了解設備運行信息,及時發現設備異常狀況。